“哥本哈根精神”是由20世纪初丹麦的著名科学家尼耳斯·玻尔所提出的,玻尔的挚友、著名物理学家罗森菲耳德为“哥本哈根精神”下的定义是: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澳大利亚物理杂志编辑罗伯逊的看法是:“哥本哈根精神或许可以很好地被表征为玻尔给人的一种鼓舞和指导,它与聚集在周围的青年物理学家的才华相结合,体现了领袖与群众的互补关系。”“玻尔依靠他的洞察力和鼓舞力量,把他周围的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传记作家穆尔则认为,哥本哈根精神是“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主义的混合物”,在杨福家先生的《哥本哈根精神》(摘自《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卷)一文中,又有具体的阐述,这是玻尔所留下的“物理学界最可宝贵的财富”。
不仅如此,玻尔倡导的“平等、自由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浓厚的学术气氛”,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放之四海的团队工作的准则。玻尔的为学与为人同样值得称道--他是一个爱国的、然而同时又是积极推动“科学国际化”的丹麦科学家。在他积极营造的那种“使人感到繁忙、激动、活泼、欢快、无拘无束、和蔼可亲”的气氛中,“工作着”才会是美丽的。
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存在,玻尔才成功地在丹麦开辟了欧洲又一个物理学圣地,他的研究所名噪一时,是当时所有物理学爱好者们的天堂。哥本哈根精神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才是团队精神,至少,它是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存在的,虽然玻尔的团队是一个科研队伍,他们针对的是对自然科学的讨论和研究,这和商业团队有着很大的区别,商业团队中,相互的沟通配合和较为明显的责任分担,需要更为统一的思想,对目标的认同,和个人牺牲。
抽象的定义与具体的例子
什么是哥本哈根精神?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
玻尔的挚友、著名物理学家罗森菲耳德所下的定义是: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澳
大利亚物理杂志编辑罗伯逊的看法是:“哥本哈根精神或许可以很好地被表征为玻尔给人
的一种鼓舞和指导,它与聚集在周围的青年物理学家的才华相结合,体现了领袖与群众的
互补关系。”“玻尔依靠他的洞察力和鼓舞力量,把他周围的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传记作家穆尔则认为,哥本哈根精神是“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
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主义的混合物”。
抽象的定义与具体的例子总是互为补充的。下面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1922年6月,玻尔应邀赴德国格廷根讲学,德国一些著名的学者都前来听讲,盛况空前(后
被称为“玻尔节”)。当时年仅20岁的大学生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
者),也随其导师索末菲从慕尼黑专程赶来聆听玻尔的演说。在玻尔的每次演讲末了,照
例总有一段时间供大家讨论、提问。有一次,当时在大学里只读了四个学期的海森堡,对
玻尔的一些看法提出了强烈的异议。玻尔一眼就看出,这些异议是经过仔细研究后提出来
的,于是,这位在当时已享盛名的教授,在当天下午就邀请海森堡到附近山区散步,以便
能对问题作出深入讨论。在讨论中,玻尔既肯定海森堡的很多想法,又十分坦率地谈了自
己的认识过程,还承认“我今天上午说得不够小心”。最后,玻尔邀请海森堡到哥本哈根
工作一段时间。海森堡后来回忆说:“我真正的科学生涯是从这次散步开始的。”
玻尔则认为,他到格廷根讲学的最大收获是第一次遇到了两位有才华的青年人——海森堡
和泡利(奥地利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泡利也是索末菲的学生,比海森堡大一岁。他的可贵之处就是敢于提出非常尖锐的批评,
后来成了近代物理学中最著名的评论家。在玻尔的邀请下,泡利在玻尔访问格廷根后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