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為萊門與羅莎娜.碧綺兒的曾孫女、瑪莉.碧綺兒與湯瑪士.帕金斯的孫女。身為知名的碧綺兒家族後代,在不同的領域之中有傑出的表現的碧綺兒家族成功聲望背後,吉爾曼卻有著不愉快的童年。但也因為勢力龐大的家族中,在文學、藝術、法律上的成就,吉爾曼的教育受到不少啟示,成就她文藝造詣上的出眾表現。
一、教育及成長背景
當菲德列克.碧綺兒.帕金斯走出與遠房表親瑪莉.衛斯考的婚姻,留下的兩名子女:夏洛特與湯瑪斯和母親便開始遊牧般的困窘生活。菲德列克.帕金斯為圖書館長與研究者,在帕金斯家兩兄妹的成長背景中,他幾乎沒有參與任何重要事件,給予家庭的經濟、情感支持也十分微薄。生於一八六○年七月三日,夏洛特.安娜.帕金斯出生在一個沒有安定性的家庭。帕金斯太太十分保護小孩,教導孩子理智而規律的生活,要求他們不要經歷太多的情緒反應。家中的經濟環境十分有限,一直到吉爾曼青少女期獲得繼承財產,才得到較多的經濟資助,進入較好的教育環境就讀,也是在這私立的中學裡,她學習發展演說技巧與藝術技術。
身為創造力十足的碧綺兒家族成員,吉爾曼的藝術天分讓她年紀輕輕便開始藝術創作,並獲得進入羅德島設計學院就讀的機會。她在那裡結識年輕藝術家華特.史戴森,並在一八八四年與其共組家庭。與史戴森所生的女兒凱薩琳出生之後,吉爾曼並沒有因此滿心歡喜的迎接新家庭。相反的,她因為產後憂鬱而近乎崩潰。為了得到較佳的健康與精神休養環境,她在加州的帕沙迪那的好友葛蕾絲.上寧同住,並接受衛爾。米契爾醫生的「休息療法」,也就在此同時,吉爾曼因自身經驗而著手撰寫著名的「黃色壁紙」。
吉爾曼相信令人窒息的家內生活,與社會傳統對女性為人妻為人母的期望,正是她瀕臨崩潰的原因所在。吉爾曼與華特的婚姻在一八九○年代,因為兩人眾多歧異的觀念而漸漸瓦解,在彼此同意友好的意志下,史戴森不久後與吉爾曼的好友上寧結為連理。吉爾曼日後在作品中透露自己矛盾而心痛的情緒,忍痛將女兒凱薩琳交付史戴森的新家庭撫養,因為她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和她一樣,在缺少父親的環境中長大。此後,她熱衷積極的寫作並出版她的作品、在各大社會集會中宣達促進社會福利、婦女權力等相關議題,也因此結識她第二段婚姻的丈夫,與支持她從事女權運動的遠房表親喬治.修頓.吉爾曼共度餘生。
一八九○年吉爾曼以史戴森夫人的身分發表作品。《國家主意份子》雜誌發表她的第一首詩「相同的遭遇」,致使她的才能很快的受矚目。《亞特蘭大月刊》的名編輯威廉.迪恩.侯威爾斯高度肯定她的詩作,也鼓勵她繼續發表佳作。她因此隨後投稿「黃色壁紙」一文,卻被退稿,原因是:「黃色壁紙」「好得過火、真實嚴肅得過分」,因此幾經協調、投稿,最後在一八九二年由《新英格蘭》雜誌出版。
二、寫作歷程
終其一生,吉爾曼與女性友人的情誼總是特別緊密,而不同的女性也在她的性格發展上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一八九○年初期,吉爾曼與愛德玲.耐普密切交往,也是她作品中的「朵拉/黛兒」。她與愛德玲的關係親密深入兒令人匪夷所思,一般認為「給那被征服的」一詩即為證明兩人情感關係的寫照。不過這段密切的交往關係在吉爾曼的母親重病、病危之際漸漸疏遠。
一九○九年,為了出版與民眾更密切溝通的對話關係,吉爾曼成立以討論人性生活相關的政治議題、女性與其他社會論題的《先鋒》雜誌,藉著討論的主題,吉爾曼致力於深入探討宗教、道德、母性等主題,也致力於提出激發不同聲音、看法的對事論點。在一九一六年雜誌發行結束之前,她藉著討論尋求可行的社會問題解決之道、倡議新觀點而得到廣泛的回響。
雜誌發行結束讓吉爾曼友更多的時間繼續她的寫作。吉爾曼於是開始轉寫自傳《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的一生》,該書於一九三五年出版。在一九三二年,吉爾曼被診斷出乳癌,焦慮的她隨後在一九三四年送走因病過世的丈夫。雙重打擊之中,她選擇搬到離女兒附近的帕沙迪那地區居住。在一九三五年她體認自己的病況加劇,她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傳記作家凱斯樂認為,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正符合吉爾曼凡是要求自我控制的規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