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的正式名称叫“自由汉萨市汉堡”,是德国最大的商港和外贸运输中心,北德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德国第二大城市,有“德国通往世界的门户”之称。汉堡港总面积87平方公里,有60个港口码头和310个远洋船泊位。港区内有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自由港,货物在这里装卸、转运不用事先办理关税手续,是汉堡港的核心。每年约有1.2万艘海轮进出该港。汉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原是阿尔斯特河畔的一个定居点。
1189年巴巴罗萨皇帝授予它帝国自由市地位,享有在易北河下游自由航行的特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久便成为北欧汉萨同盟的成员。19世纪拿破仑军队践踏该市8年之久。1943年盟军轰炸机群几乎把该市夷为平地。汉堡以不同历史时代特点的精美建筑物、阿尔斯特湖边的优美景色、便利的购物环境、纵横交错的水道、近3000座桥梁以及圣保利红灯区的霓虹灯和特异气氛而闻名遐迩。这里也是北德的文化娱乐和媒体中心,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多所著名高等学府、多家新闻、出版和影视机构。德意志新闻社和德国广播电台联合会总部均设在这里,颇有影响的《明镜》周刊和《时代》周报也在这里出版。汉堡与中国有着特殊的紧密联系。
早在1731年,该港即迎来了第一艘来自中国的商船。如今每年约有200多艘中国货轮停靠汉堡港,中国远洋海运公司是汉堡港的最重要客户和外国投资者。中德之间2/3的商品贸易经过这里转运。1986年汉堡市与上海市结成友好城市。数百家中资机构在这里落户。
中国在汉堡设有总领馆。汉堡也是华侨华人比较集中的城市。汉堡的游览景点颇多,如果想对汉堡的概貌有个初略印象,最好乘坐双层游览大巴士先在市内兜一圈,然后从圣保利栈桥或其他某一个码头乘船游港,从船上远眺停泊在港区的远洋巨轮和岸边的船坞、货栈以及汉堡全景。就市内和市郊的景点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几处很值得一看:
(1)阿尔斯特湖。它是位于市中心的人工湖,是拓宽的易北河支流阿尔斯特河的组成部分。两座并列的大桥,即尼巴特大桥和肯尼迪大桥,把它分为内、外阿尔斯特湖。面积较小的内阿尔斯特湖沿岸,高档饭店和商店鳞次栉比。环湖绿地构成阿尔斯特公园,是人们休憩的理想地方。沿湖漫步或搭乘游船可以饱览湖泊周围的美丽景色。冬季,结冰的湖面成为男女老少进行冰上运动的广阔天地。
(2)市政厅。最早建于12世纪,曾遭浩劫并重建。现在的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市政厅建于19世纪末,壮观的建筑长111米,钟楼高112米,647个大小不等的厅室风格各异。其中宴会大厅金碧辉煌。市政厅在二战中奇迹般地幸免于难,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汉堡市议会和市政府的所在地。市政厅广场花木繁盛,还矗立着诗人海涅的雕塑。市政厅背后是德国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笔者曾多次参加在该市政厅举办的庄严隆重的活动,第一次进去是1988年作为驻德大使拜会汉堡市长。那次上任拜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突出的是:汉堡人的开放和对中国的友好。汉堡市长送客不允许下楼梯,据说这是历史上为显示自由市的独立和尊严而定下的规矩。
(3)货栈城。这是指建在橡树木桩地基上的新哥特式红砖货栈楼。曾是自由贸易区和世界最大的货栈建筑群。高达7层的仓储楼房一侧面水,一侧临街,便于仓储和转运。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人们就在最高一层的窗户上方安了一个滑轮,用粗大的绳索吊货上升或下降,并从窗户进出。据说,部分库房至今还在使用,但整个货栈区自1991年起受文物保护。
(4)智利大厦。建于1924年,是汉堡老城区造型奇特的红砖大楼,从正面看像是一艘乘风破浪向前行驶的大船。据导游介绍,汉堡船东斯洛曼在智利经商发了财,于是便把他投资建设的这座楼命名为智利大楼。3万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80%用于办公,其余则为零售贸易和仓储等使用。
(5)易北河旧隧道。汉堡市有两条壮观的易北河隧道。旧隧道建于1911年,新隧道建成于1975年。笔者从波恩去汉堡,进入市区之前通常是走新隧道。由于它主要供汽车使用,不便参观。但旧隧道是行人、汽车两用的,长426.5米,从圣保利的码头栈桥旁进入一个引人注目的方形穹顶建筑,那里有四部大电梯把游客或车辆送入易北河下24米深处,就可以看到有两条铺了瓷砖的直径为6米的通向易北河南岸施泰因韦尔德的隧道,可以散步到南岸出来,在岸上眺望港口边圣·米歇尔教堂和“瑞克莫·瑞克莫斯号”帆船,就能将易北河全景一览无遗。
(6)俾斯麦故居。位于汉堡市郊一个叫威廉斯鲁厄的小镇。俾斯麦的墓地也在故居附近。参观这个故居不仅有助于了解德国历史以及这位铁血宰相的业绩,而且可以得到不少关于中德关系的史料。笔者曾两次前往参观,第二次去由于亮出了前驻德大使的身份,受到管理故居的负责人,一位老太太特别热情的招待和讲解,末了还请笔者坐在俾斯麦用过的办公桌前签名留念。
一走进这个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表现德皇威廉1871年在凡尔赛宫加冕的油画,画中俾斯麦居于中心位置,身穿白色制服,特别显赫。管理故居的这位老太太告诉我,俾斯麦那天出席加冕典礼时并未穿白色制服,油画里让他穿上白色制服,是为了突出他的形象,且是皇帝特许的。可见俾斯麦当年地位之高。事实上,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德皇加冕礼就是俾斯麦出的主意。
在俾斯麦故居里,我看到了慈禧太后送给俾斯麦的两颗粗大象牙,反映了清代中国同德国的早期关系。使我特别惊奇的是,故居里展出了李鸿章1896年拜访俾斯麦的文献,包括李鸿章和俾斯麦在一起的照片和李鸿章写给俾斯麦的亲笔信。该信的大意是,对宰相崇拜得“五体投地”,今日得以相见,实在荣幸之至。据德国汉学家奥托·弗朗克1915年1月29日在一次报告中称,李鸿章在这次访问期间请教俾斯麦如何强国治政,俾斯麦的回答是:“很遗憾,我通常没有能力关注贵国的政治状况。”这位汉学家由此得出结论:俾斯麦对中国知之甚少,也不想更多地了解中国。但据历史记载,德国干涉中国始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阿尔斯特湖公交
地铁U3到Rathaus站下,或公共汽车31,34,35,36,37,102路到Rathausmarkt站下,或由中央车站徒步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