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的定位体系必须是多维度、全方位的角度界定的,其基本原则应体现出空间性、特色性、层次性、阶段性、前瞻性、公认性、功能性和复合性等八大特性。
“空间性”是指界定机场腹地的空间范围,它体现出机场在不同空间地理参照系中的服务范围特性。机场的国内腹地通常根据服务范围大小,确定机场各自在国家、区域、地区、城市体系中的不同定位,如中国、北方、珠江三角洲、珠三角西岸等不同的空间层次。我国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机场普遍为省会级机场,由于服务空间腹地的交错重叠以及跨行政辖区的顾忌,机场定位中的空间腹地内涵普遍采用可大可小的“区域”这一泛指的方式。门户枢纽机场通常采用“面向”界定所辐射不同的国际区域,如沿边机场分别采用面向西亚、中亚、东南亚、南亚、日韩地区、远东和东北亚地区、东盟等不同国际区域。
“特色性”是指每个机场的定位应凸显其与众不同的特性。如昆明新机场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就突出该机场的识认性、唯一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又如南京禄口机场在“中国大型枢纽机场,航空货运和快件集散中心”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化为“长三角连接中西部地区的桥梁;华东地区的主要货运机场和货运口岸,远程航线衔接国家快速铁路网的枢纽点,上海机场的优选备降机场”等多维度的细分定位,从而明确其“立足苏皖、辐射华东”的特色服务空间范畴。
“层次性”是指从机场的功能性质、分类分级、腹地空间范畴界定等方面将机场纳入不同技术等级类别之中,并由此体现出层级化的综合特性;如天津滨海机场“大型门户枢纽机场,中国北方航空物流中心”的定位就界定了其在机场等级、服务空间和运输功能等方面的分层分等定位。南昌昌北机场的“旅游机场群中心机场和华东地区干线机场”的定位则突出其在特定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阶段性”是指每个机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所对应的不同定位,其未来定位发展有可能跃进或下滑,体现出动态性和延续性特征。为此,机场规划建设应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分阶段地进行机场定位。例如,无锡硕放机场规划到2015年成为区域重要干线机场。开通连接东亚及东北亚地区重要核心城市的国际航线以及经由北京至欧美的洲际航线,基本建成与苏南航空市场资源相匹配的航线网络。到2020年,成为区域重要枢纽机场。航线网络结构进一步完善。至2030年,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苏南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空中门户,开通欧美洲际直达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