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全球民航业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可谓荆棘坎坷。“9·11事件”让我们知道了原来民航机还可以作为武器发动恐怖袭击;高企的油价让我们明确了民航业的运营成本是多么依赖石油的价格;A380的投入运营让我们惊叹飞机可以运那么多人;“华尔街金融风暴”让我们看到了民航业是多么的仰仗经济活动;“哥本哈根大会”让我们了解飞机在快速飞行的同时向地球排放着碳。总之,这个10年对于全球民航业而言是不堪回首的。这种不堪回首的故事也许在未来的10年还将以另外的情节继续上演。2010年,情节演到了纷繁复杂和耗时的机场安保程序,这俨然已经成为限制全球民航业从经济危机的泥沼中爬出来的最大绊脚石。机场安保程序的繁琐--全球民航发展的新瓶颈。
全球民航业霸主美国经历了2009年岁末的“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这一事件的直接结果导致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班安检程序等级提高,前往美国的旅客需要比以往再多提前1个小时前往机场,接受各种对人和其行李的全方位检查。2010年1月3日在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又发生了因机场警卫擅离职守从而导致一男子进入机场隔离区同其女友吻别并无意识离开,这一事件的直接结果导致机场一个航站楼关闭6个小时,所有隔离区的旅客重新进行安检并寻找此人,近100架次航班无法正常起飞,数以千计的旅客行程被延误,直接经济损失巨大。机场安全保障可靠性的问题凸显,这使得全球民航业不得不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保障安全领域。
民航运输是最安全的运输方式之一,其原因除了民航机技术成熟和运营标准高外,飞行隔离区的设置和进入该区域严格的安全检查标准是保障这种安全的关键。高安全性的前提是旅客旅行时间的浪费和机场安检投入的高成本,这些投入是隐形的和消耗的。我曾经接触过一些中国民航机场的安检员,他们普遍的认为,机场安检是一份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为了保障安全,要求旅客进行身份核实、随身行李检查、托运行李检查,过于繁琐的流程带来的结果是:旅客不理解以为和他们过不去,航空公司不理解以为是影响其运作。不出安全征候和事故就是机场安检工作的最好成果,万一有问题第一个被问责的就是安检。这些描述都反映安全保障的困局,民航业的安全保障又有其特殊性。作为民航系统,通过民航机将各个机场和各个城市链接在一起,全国乃至全球民航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要依靠每一个机场安检人员的严谨工作。我们也许不会忘记,2008年奥运前夕,在南航的乌鲁木齐飞北京的航班上,一恐怖分子企图引爆装满汽油的可乐瓶,经机组发现后并被控制。由此我们发现,来自一个机场的危险不一定来自这个机场本身,而是往往来自其他安检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民航机场安全保障适用于“水桶理论”,其安全等级不是决定于其最长边而是取决于其最短边。
以上我们分析了民航业安全保障是其发展的新瓶颈,那么如何破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1、优化民航安检程序,做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环节方便旅客;2、加强中小型机场的安检工作,补上民航安全的短边;3、改善安检和机场、航空公司等各业务部门的运营流程的对接,提升民航的综合服务水平;4、研究将安检成本和效益外显化,通过更行之有效的办法体现安检工作的价值。诚然,再严格和缜密的安全保障都是被动的预防措施,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减少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这已不是民航业所能涉及的范畴。
我国民航业应该启动社会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科学地来分析和评价全社会及各区域的安全风险等级以指导民航安检工作,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预案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在未来的10年,高铁将成为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对大竞争对手,提升民航在运输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刻不容缓,如何突破民航安保程序繁琐的瓶颈,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民航运输服务将是值得我们民航从业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