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我们建立和完善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适航管理机制,广泛宣传了适航管理概念,帮助相关企事业的人们增进了适航意识。可以说,“适航”这一专业词汇已经在中国民用航空业内扎下了根、发了芽。尤其在适航管理和机务维修系统中,更是苗壮叶茂了。
总结适航管理的经验、认识适航管理的价值,在于“适航管理揭示和反应了民用航空器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修的客观规律,并施以符合其规律的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
今天,在改革攻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巩固已有的成果、扩展已产生的影响,促进民航业向纵深发展,我们不但要继续强调“航空器适航”,而且要提倡“航空人适航”。这是基于航空界从业人员“个人适航性”概念提出的一项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有这样一段名言:“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实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实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航空器,是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生产工具,也可以说是企业间进行商业竞争的“武器”。1999年,中国民航实现了扭亏增盈,全行业盈利7.9亿元,而其中的四分之一是由某“小公司”用其不到二十五分之一的机队赢得的。飞机——作为运力的工具是必须的,但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飞机。航空运输企业实力的对比不但是机队大小和财力多少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机队和财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从航空器的适航性方面来说,国外和国内重大航空事故的原因,80%是由于人为差错因素酿成的。航空器的适航性重要,但与航空器的适航性相关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四个主要环节,都是依靠人才得以实现的。可以说,航空器的适航性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因此,与航空器打交道的各类从业人员的“个人适航性”,即“航空人适航”的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