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国际机票查询 > 国际航班常识 > 机场常识 >
最新优惠机票
最新资讯More>>
航班常识More>>
欧洲三大航空巨头计划实施双重品牌战略
【字号:

亚洲航空运输业盛行的“双重品牌”之风正在刮向欧洲。

  日前,国际航空集团(IAG)透露,计划收购西班牙的低成本航空伏林航空,将子公司英国航空和西班牙伊比利亚航空欧洲境内的绝大多数短程航线交由伏林航空运营。

  这同德国汉莎航空的重组战略不谋而合。去年底,德国汉莎航空宣布自2013年起,除法兰克福和慕尼黑两地的航线外,汉莎航空在德国和欧洲境内的所有航线将由其子公司“德国之翼”运营,汉莎航空将集中于国际长途线路以及法兰克福、慕尼黑两个交通枢纽城市的航线运营。由此汉莎航线遍布欧洲的辉煌逐步会成为历史。

  同样,欧洲三大航空巨头之一的法航-荷航今年1月份也宣布,为一家名为“HOP”!的新区域性航空子公司揭幕。这个新公司重组了集团3家现有的航空公司,分别为Brit Air、Airlinair和Regional,以期在2014年前帮助其支线业务扭亏,主要运营法国国内航线和一些欧洲境内的支线航线,并希望由此成功完成旗下法国航空公司的“2015转型”重整计划。

  显然,法航-荷航的这一举动与国际航空集团和汉莎航空有异曲同工之意。事实上,这种传统骨干航空公司成立自己的低成本航空,以运营其以往不太容易盈利的短程航线的“双重品牌”战略由来已久,近年来尤其是在低成本航空蓬勃发展的亚洲表现得尤为明显。

  去年,澳大利亚航空的子公司捷星航空和中国东方航空在香港宣布,计划在香港合资成立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今年正式运营,初期可能主要运营中国香港到东南亚,甚至中国内地等亚洲区域内的点对点短程航线。

  同样,新加坡航空的全资子公司酷航(Scoot)也在去年8月正式开通其第3个航点——中国天津,每周4班。也是去年,由全日空与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合资成立的廉价航空桃子航空已开始运营,执飞大阪至扎幌、福冈、长崎、鹿儿岛航线等。

  这些骨干航空公司设立自己的低成本航空子公司,针对不同的市场群,主要是同自身的航线网络进行互补。就新航来说,以往,新航的战略是以盈利能力为重,以规模扩张为次。但是随着全球市场特别是亚洲休闲市场快速增长,商务旅行市场发展比较缓慢,再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对原先完全以公务旅客为主的航空公司造成很大冲击。

  而随着亚洲低成本航空的迅猛发展,为了进一步维持客流和开拓新市场,再加上新加坡机场本身也有低成本航站楼,因而新航作出了成立酷航的决定。

  近年来,欧洲航空运输业由于深受“欧债危机”困扰,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欧洲传统骨干航企运营的欧洲境内短程航线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与欧洲低成本航空公司竞争中“频频受伤”。因此,欧洲三大航空巨头开始计划实施“双重品牌”战略,实属无奈之举。

  如果欧洲航企的“双重品牌”战略能够取得成功,将无疑会对欧洲航空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也未必没有可能,澳航集团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澳航子公司捷星航空是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它已经有效地摆脱了在国内市场的低成本竞争。同时,在澳航一些盈利情况不佳的国际航线上,已经取而代之。由于这个“双重品牌”战略,澳航集团手中“好牌”不断。因为它在提供全面服务和低成本之间建立起了平衡,并且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牢不可破的竞争优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航空企业中嵌入低成本文化,也存在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当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服务和系统时。

  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最主要的潜在威胁是子公司面对的是和母公司相同的市场以及相同的运输量。子公司是由很多来自于母公司的人员组建的。这样一来,所造成的后果是母公司的人员已经习惯于网络型航空公司的架构,不能很好理解低成本模式,且由于子公司缺乏行动的自由度,特别是在航线和价格上,需要看母公司的脸色,而这两项恰恰正是低成本航空公司有效运营的基础。

  因而如何充分利用子品牌的优势,而又能有效地应对挑战,是值得欧洲三大航空巨头深思的